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此次收購協議簽署,標志著餓了么全面匯入阿里巴巴推進的新零售戰略,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的重要一步。(新華網4月2日)
“讓我們一起熱烈歡迎餓了么全體同學的加入”“此刻,我要向大家宣布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餓了么已決心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購要約……”從阿里CEO張勇到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均對此筆交易表現出了熱忱與歡欣。這是互聯網界的大事,也是O2O領域中的喜事,但是公眾怎么看?
“兩情相悅,一堂締約”,被收購后,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認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指日可待!”廣大用戶也許不太關心大鵬能不能扶搖直上,而關心從中獲益幾何。
據報道,餓了么被收購后,將依托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協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馬“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一起,成為支撐各種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如果這一構想從紙面落到地面,對用戶來說,確屬好事。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及時配送易,即時配送難。從及時到即時,盡管只是一字之差,但殊難做到。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們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生活,越來越無法容忍慢吞吞的生活,越來越厭煩老牛拉破車式的低效率,如果阿里與餓了么結合,能夠滿足廣大用戶的即時需求,將在贏得良好口碑的同時迎來更大發展。
古人云:“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所道出的商業經驗,在彼時有其道理,而在今天這一“常識”已被顛覆。究其因,我們生活半徑越來越長,但消費訴求越來越多元化,而與此同時,隨著新工具的豐富、新網絡的搭建,以及新業態的生成,消費者完全可享受到“人在家中坐,貨從四方來”的美好生活。
由此而言,或可得出結論,阿里收購餓了么,意味著新零售向新消費邁出重要一步。究其因,新零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人、貨、場的重構,以大數據為驅動,最終完成商業升級、消費升級和生活品質升級。而餓了么加入阿里,可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從而讓新消費更為名至實歸。
強強聯合,能否發揮1+1>2的作用?餓了么加入阿里,能否無縫融合,這也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人們希望兩家牽手后,帶來的協同效應更顯著,讓用戶更滿意,也讓商戶更受益。但有個前提,內部機制應該理順,發展障礙應該破除,有個消息是,餓了么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這對餓了么對阿里來說也許都是好事。
馬云說過,“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運營,我們給市場,給競爭者更多挑戰我們的機會,同樣是給我們自己機會。”無論企業之間怎么整合,尊重用戶,并讓用戶有獲得感,這是不容撕裂的生命線。新零售也好,新消費也罷,只有盡最大力氣黏住用戶,讓用戶得實惠,所期待的愿景才能變為現實,企業也才能擁有更廣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