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抓住新零售的熱潮,更重要的是能夠提煉一套抽象化的思維方式,能夠用商業的邏輯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本質問題。
1.進化思維
曾經,線下零售就像地心說一樣,被當作零售的本質。后來,互聯網電商出現了,人們發現線下零售原來只是零售的一種形態,并不是本質,甚至不是最有效率的一種形態。這時,很多人開始信仰像日心說一樣的互聯網電商。
同樣,互聯網電商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被證明也不是本質。很多傳統線下零售就像地心說擁護者一樣,歡欣鼓舞:你看,總算要“回歸本質”了吧。但是,互聯網電商遇到問題,并不能證明線下零售就是本質。
西爾斯是19世紀的新零售,沃爾瑪是20世紀的新零售。零售一定會繼續往前走。它的本質在前面,永遠不在后面。這就是“進化思維”。思維模式和生物體一樣,必須不斷進化。我們今天對新零售的理解,也一定會在某一天顯得很“舊”;本文的內容,有可能在10年后甚至5年后來看,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
進化,必須一步一步往前走,從不停止。加入時間軸,用俯視的眼光看待零售的變遷,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只要有零售,就有新零售和更新的零售,但是永遠不會有最新的零售。
2.本質思維
在一個行業從業過久的人,特別容易被方法論帶來的成功蒙蔽雙眼,忘記什么才是本質。我是這么對客戶笑的,我是這么設計燈光的,我是這么陳列貨品的,我是這么和供應商談判的??這些打磨了幾十年的方法論,有可能讓你在零售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些對不對?對。有沒有用?有用。但這些都不是本質,它們都是在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一個特定組合下,取悅客戶、優化產品、提高效率的方法論。
零售的本質,是連接人與貨的場;而場的本質,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萬千組合。在穩定時代,我們更需要學習行業方法論;在變革時代,我們更需要理解行業本質。
3.系統思維
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新技術、新思維條件下,交易結構發生了變化,必須有相應的系統思維與之對應,解構這些系統,優化組合,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用進化思維,接受所有你曾經信仰的東西都不是最終的完美狀態,一切都在進化;用本質思維,不斷深挖,區分方法論和本質的差別,在變革時代,基于本質尋找新的方法論;用系統思維,解構、重組所有本質的要素,吹去灰塵,重新合上開關,看著澎湃的動力,推動你的商業模式一路飛奔。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讓對方獲益的時候,你才會因為交易的邏輯換回你的價值。 商業世界不管有多少種變化,有一個方向永遠不會變,就是商業效率的提升。
如今,“品牌戰略”已經上升到至高的層面,成為世界經濟競爭的核心與焦點。“品牌”作為發展的載體,成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戰略抓手”,從“中國品牌日”的設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家品牌計劃”的大力推進、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吁,全球大國正逐步引入到 “發展”的軌道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