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新零售這個詞基本爛掉,從以前的狂熱到現在充滿質疑,新零售給人們帶來的預期正在經歷著迷茫。迷茫中很多人又覺得新零售應該是出路,只是不知道路在何方?上周寫的一篇文章,原本一筆帶過的樸樸超市,居然成為反客為主,成為聚焦的關鍵詞。不關心盒馬,不關心永輝,卻重點關注捅了永輝后院的樸樸超市。可見市場對于新的零售模式非常關注,急需有種適合自己的新零售模式來破局。
市場對于新零售最大的質疑應該來自于對新零售試點企業凈利潤下滑推導出來的。對新零售采用了傳統零售業的估值方式,關鍵是玩這一票的人都來自電商為主,自從亞馬遜吹了個牛逼,后來居然真的變成大牛,TMT開始長期享受高溢價。對于處于高速發展跑道的新零售光盯著凈利潤,將失去未來最大的市場紅利。
從2017年快速連鎖百強來看,傳統企業基本沒有亮點。新零售頭部盒馬鮮生開30店35億銷售額悄然爬到百強第51位。平均店銷1個多億,比一般企業強,弱于大賣場。如果考慮到盒馬鮮生單店面積在5000平米左右,與大賣場上萬平米的體量來比,坪效要遠高于一般企業。銷售總額35億,排位51位,其實都不癢不痛。但考慮到盒馬鮮生不少店是下半年開業的,到2018年銷售額刺激可能會更加大。
以筆者估計,盒馬鮮生2018年銷售額要在百億規模,排名將上升至TOP30以內。TOP30就意味著盒馬鮮生短短三年就與進入中國20幾年的卜蜂蓮花、永旺平起平坐。
新零售總規模在2018年不會太大,估計在100多億。到2019年新零售企業就會迎來爆發,屆時除了盒馬鮮生繼續高舉高打,美團小象生鮮、京東7FRESH都將進入快消百強行列。排行榜首次迎來新零售三強同榜。美團小象生鮮門店儲備基本決定了其未來銷售額不會低于百強門檻;京東7FRESH養了幾百號門店拓展人員,到2019年還不能規模化開店,終將成為行業笑柄。
2019年盒馬鮮生銷售額估計在200多億規模,沖擊快消百強TOP10,屆時傳統零售就會開始感覺陣陣寒意,畢竟幾十年的努力,不如人家幾年打拼。新零售總體規模預計在300多億,對總體市場影響不大,更多是象征意義較大。
2020年新舊零售開始到了轉換階段,總體新零售規模可能沖擊800億以上,多家新零售企業擠入百強名單。
2021年新零售規模可能直接沖擊3000億,進入爆發期,各類新零售企業層出不窮,雖然很多不會進入百強統計名單,但趨勢已定。百強TOP10將迎來多家新零售企業,傳統零售除了頭部華潤萬家、高鑫零售、沃爾瑪、永輝等還能頂一頂,大部分傳統零售或將在存量博弈中消失。
從現在看有些傳統企業在對標某些“外國猛男”,拿到融資四處擴張,到2021年,很多企業都將因為業績撐不住開啟新一輪關店潮。零售行業新舊交替迎來的這波紅利確實讓一部分企業在這幾年悄然崛起,但未來的戰役會更加猛烈。就算多年C位的永輝,到2021年拿什么做增量,都有懸念。當然這個時候不僅是傳統零售,傳統電商也是頹勢明顯。
對于未來呈現幾何倍數增長的市場,前期搶比夯實重要。如果只顧夯實市場,錯過快速發展的先機,將花費更大的精力去爭奪。幾年過后,TOP榜的企業肯定不再會是現在的老面孔。盒馬鮮生、美團、京東以及更多將冒出來的企業,將完成一個時代的新老交替。如果以前傳統企業遇到競爭壓力還可以選擇下沉來過渡,以后新零售企業將滲透得更深,更難留出機會。基礎設施的完善,將讓新一批零售企業享受紅利。
2017年快消百強總盤雖然有一萬多億,5年過后,新老零售換代,很多傳統零售企業不可避免終將消亡。而上面的假設還是建立在不含淘鮮達這些平臺商的數據上。
到2022年,所謂的新零售也將迎來巔峰,然后慢慢年紀大了,成為別人眼中的老零售,萬事萬物總是周而復始、生生不息。